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万亿级市场的物联网正在快速崛起。根据预计,到2025年,中国的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.55万亿元,而感知层将贡献21%的产业价值,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“隐形引擎”。这一现象的背后,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机遇,也是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结果。
物联网的感知层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、射频识别(RFID)等设备,获取物体信息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础层。感知层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将物理世界的数据转变为数字信号,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原材料。随着智能汽车、智慧城市、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崛起,感知层的市场需求也日益旺盛。
尽管近几年全球资本市场受到波动影响,但物联网的新物种企业似乎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。根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《中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发展2024》,在2023年,中国物PG平台 PG电子联网新物种企业数量达到了187家,总估值超1300亿美元。这表明,尽管外部环境不尽如人意,物联网领域的企业依然获得了丰厚的投资。
具体来看,2023年98家新获融资的物联网企业中,涉及感知层的企业占据了一半,涵盖了AISoC芯片、通信芯片、射频芯片等PG平台 PG电子多个赛道。尤其是人工智能元器件、智慧零售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均展现出良好的增长潜力。例如,AISoC芯片赛道的独角兽企业估值高达245.5亿美元,为整个行业增添了信心。
技术是推动感知层发展的重要因素。随着政策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力度加大,传感器和芯片的需求背后隐含着一场技术革命。国产化已然成为大势所趋,国内企业纷纷通过自主研发,力求打破对进口产品的依赖。
以思特威为例,这家公司专注于CIS芯片领域,在智能手机、汽车电子及智慧安防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了快速增长。它近日首次实现了CIS芯片单月出货量超1亿颗的佳绩,展现出现代科技的巨大潜力。与此同时,芯海科技推出的全信号链AIoT芯片,通过感知、计算到控制的全流程,成功为终端厂商提供竞具综合解决方案。
汉威科技则在柔性传感器的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,其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与宇树科技等公司在智能皮肤领域的合作,进一步拓宽了技术应用的边界。
在未来,人工智能(AI)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将是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。AI技术的迅速进步为获取、分析和应用感知层数据提供了新手段,从而推动各类智能应用的发展。不久前,一个行业内的年度评选活动“2024物联之星”发布了感知层相关企业的榜单,这一榜单展示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企业,为行业树立了标杆。
展望未来,随着AIoT的融合深化,感知层企业在智能汽车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广阔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政策红利的释放也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的机遇。从这个意义上看,感知层的企业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。
最后,2025年6月17日将在上海举行的“中国物联网企业出海与创新发展峰会暨‘2024物联之星’年度榜单颁奖典礼”,也将是一个重要的行业盛会,届时将有许多行业领袖分享经验,探讨未来的出海战略。对于渴望成长的物联网企业,这将是一个不可错过的重要机会。
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,物联网感知层将以其不可忽视的力量,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与商业模式,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