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C是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的缩写,里面包括CPU(影响日常响应速度)、GPU(影响游戏/图形性能)、基带(影响网络)、ISP(影响拍照效果)等部件。
苹果A系列、骁龙8至尊版、天玑9400/9300都可以当做是性能核+能效核(P核+E核)的结构,能效核心就是传统的大核级别。提升性能核/大核比例,是现在提升CPU性能的不二法门。
天玑9400/骁龙8 Gen 3/天玑9300都是纯64位架构,不再原生支持32位App,但都有32位App转译方案,不过兼容性确实比以前的产品差。vivo/OPPO/小米等大厂旗舰,实际可以跑老旧的32位应用。如中兴系和魅族等小厂的系统没搞,它们的旗舰跑不了32位App。
PS:骁龙8系的产品有多个同义名,如 第一代骁龙8+ = 骁龙8+ Gen 1 = 骁龙8+,骁龙8至尊版=骁龙8 Elite=以前以为的骁龙8 Gen 4;
PSS:高通自己的辞典中,名字带s的反而是版,如 骁龙8 Gen 3 就远强于 骁龙8s Gen 3。
骁龙8至尊版=骁龙8 Elite=原来以为的骁龙8 Gen 4(24年10月22日发布,由小米15系列首发。高通终于争气了一回,24年最强SoC,重夺CPU多核冠军,CPU低频能效也不错,GPU仅次于天玑9400。已经是苹果M2级别的CPU性能)。
高通宣称SoC综合省电27%;CPU的单核/多核性能都暴涨45%,功耗下降44%(跑到前代的峰值性能时);GPU的游戏性能提升40%,光追性能提升35%,功耗降低40%(跑到前代的峰值性能时)。AI部分的每瓦pg电子官网入口性能提升45%。高通X80 5G基带(10Gbps峰值下行,3.5Gbps上行,支持3GPP R17/R18);FastConnect 7900连接平台,升级成6nm工艺,还是5.8Gbps的WiFi 7速率,支持蓝牙6.0,集成UWB。
骁龙8 Gen 1(即骁龙8 Gen 1、第一代骁龙8),可怜的三星4nm LPE工艺,3G X2+3x2.5G A710+1.8G A510,Adreno ,4CU,1024个ALU。6MB L3+4MB SLC缓存(旗舰SoC之耻,别碰!!!CPU原地踏步,GPU性能暴涨50%。同样热,除游戏手机,根本没厂商敢让它全力跑,日常降频使用。靠3颗A710跑32为应用,老APP多的线+),台积电4nm工艺,2.91GHz的X2+3个2.49GHz的A710+4个1.8GHz的A510,6MB L3,2MB SLC缓存,从4通道内存砍到双通道。GPU是Adreno (让高通悔不当初的巨量牙膏。3GHz版骁龙8+的GPU降频版,就连同频能效都差不多,GPU频率极为甜点,上限不高,但功耗低一大截,游戏体验却没差多少。23年一季度发布,可惜只有Redmi Note 12 Turbo和线 SE两台手机搭载)
制程所限,频率和能效偏低,CPU多核极限峰值接近天玑8100/骁龙7+ Gen 2,GPU弱于天玑8200,日常CPU和GPU的性能/能效接近骁龙。鸿蒙专属优化+空载功率低,实际流畅度和续航还OK)(23年8月29日,华为Mate 60 Pro突然开卖,而发布会一直到9月25日才开,拿着新机看新机发布会成就get√)麒麟9000S1/9000W/9000WL/9000WE(9000S的超大核降频版,W后缀可能是平板上用的无基带版。
麒麟985,台积电7nm,2.58G+3x2.4G的A76+4x1.8G的A55,Mali-G77 (在麒麟980基础上,中核提频+核心逻辑修改+中核缓存砍半到256KB+三缓砍半到2MB。GPU理论更强,但部分机型配套的内存带宽砍半而导致GPU性能打折。见于荣耀30、nova7/8系列等机型)
2.5G的A78+6x2G的A55,Mali-G68 (多见于线下中端机型,性能基本够用。天玑920/900间差距不大,略弱于天玑1000+的单核,多核性能大约是骁龙778G的7成出头,GPU大约是778G的6到7成性能)天玑900,MT6877,台积电6nm,2x2.4G
天玑800,台积电7nm,4×2G的A76+4×2G的A55,Mali-G57 (天玑820的非超频版,难得4颗大核,可惜频率太低,多核比骁龙750G都强,但天玑700级的单核性能拖了后腿)
紫光展锐T618,12nm,2x2GHz的A75+6x2GHz的A55,(之前中兴中低端手机和部分国产平板爱用)。
天玑9400是291亿晶体管,天玑9300是227亿,天玑9200是170亿高通好几代没公布晶体管数目,骁龙865是103亿
24-0315加入骁龙7+ Gen 3与骁龙8s Gen 3(后者还是爆料阶段)、加入表格版数据